项目缘起
项目发起人:吴惠英,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
项目缘起: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提出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的号召下,吴惠英吴总基于对身边日常急救的情况关注,提出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社区急救平台。
主要解决社区急救项目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现场急救”平台, 着力解决救护车到达现场前黄金救援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痛点,把 “以患者为中心,快速响应、多方配合、同步处理”作为宗旨,
主要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
1.满足患者的现场急救需求。在危急病发状况发生后,平台能够第一时间感知,联动触发各级救助力量,快速高效地支援 患者现场救助活动,从而提高危急病患的存活率。
2.满足社会公益发展需求。传播学习专业救助知识,提升公众应急救助能力,帮助物业、社区等基层单位整合各线下救助 组织力量,开展公益活动,打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项目定位与主要服务内容
搭建救助桥梁
通过整合海豚急救平台的专业力量与广泛分布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构建高效、可靠的院前急救支持网络。该体系致力于为120急救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并有效补充社区层级的急救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状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填补救助空白,形成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生命守护网。
普及救护知识
充分利用海豚急救App、便捷易用的小程序以及内容丰富的视频号等线上多媒体资源平台,为广大公众提供系统化、模块化的急救知识学习途径。学员可依据个人时间和节奏,随时随地自主访问这些资源,进行灵活、自由的急救理论学习与技能观摩,有效提升全民自救互救的知识储备。
培训应急技能
依托海豚急救体系内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及遍布各地的规范化培训基地,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实用的应急救护技能课程。面向社区居民、工厂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从基础到进阶的系列培训,切实提升各类人群在突发意外或急症时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守护生命健康
本项目核心目标植根于提升基层民众的急救素养与应对能力,着力强化社区层面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救助效能。通过持续实践与经验积累,逐步探索并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复制、易推广的社区急救响应模式与实践经验。旨在凝聚多方力量,共同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为每一个宝贵的生命提供及时有效的护航与保障。
项目工作组
项目组成
急救平台运维
负责全面管理IT平台的日常运营工作,包括高效处理急救呼救请求、协调日常活动安排、维护知识体系更新、监控系统稳定性、优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确保中台管理的高效运作,以支持急救服务的无缝衔接。
急救队伍建设
致力于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能、正规资质和高度热情的急救志愿者队伍,具体包括设计科学的招募流程、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实施考证补贴激励机制、强化核心岗位(如安全员、门岗等)的专项培养计划,并定期评估队伍绩效,以提升整体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准。
日常急救能力培训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包括定期线下讲座、线上课程模块、社区互动演练等,旨在帮助广大群众掌握急救和自救的实用技能,覆盖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常见场景,提升公众的日常应急能力,确保培训内容的普及性和实用性。
急救宣传推广
系统策划并执行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急救领域的正面事迹、推广平台功能与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举办主题推广活动、合作主流媒体渠道、收集用户反馈以优化宣传策略,并追踪影响力指标,如参与度和社会认知度提升。
培训示范站点
培训室
展览室
会议室
社区急救点
功能体系
一键呼救
紧急状况发生后,通过一键呼救、智能手环等智能 终端进行主动或被动呼救,实现对呼救者的实时定 位,智能推送患者位置和提醒给紧急联系人、社区 物业、120急救中心、附近急救站或急救人员。
个人健康档案
社会大众可以通过用户端,以自主录入、医院系统授权等形 式,录入个人的基本信息、体检报告、医院治疗、过往疾病 等各类健康信息。并通过医护端,与医生进行互动交流。
急救资源管理
包括急救站位置以及与呼救者的距离、 急救站资源配置情况、急救站人员配置及值班人员信 息;志愿者及实时位置等基本信息呈现。
全方位响应
紧急联系人、社区 物业、120急救中心、附近急救站或急救人员。 建立可视化救助端口,实现呼救者与救援力量的可 视化对接,全方位响应。
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者基本信息管理,在线学习、培 训和考试情况,救援能力认证情况,参与救援情况记 录等,从而形成社会储备救援力量资源。
急救知识普及
为社会大众、志愿者提供急救知识培训与学习,通过分享急救 知识或视频,公益活动公告等形式,个人端记录学习、培训情 况,传播、普及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