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美页-智慧设备行业新闻资讯

从虚拟到现实:华为与株洲携手打造工业仿真创新高地

静思美页
2025-06-18

2025年盛夏,湖南株洲。一场以“智造新范式·云聚新动能”为主题的工业软件盛会,不仅是一场技术聚会,更成为中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筑牢制造业根基的关键落子。在华为开发者大会株洲工业分会场暨工业仿真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政、企、学、研各方力量汇聚,共同见证国家在破解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构建安全可控产业生态的战略行动迈出坚实一步。这标志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力量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的深度布局,彰显了中国突破核心技术封锁、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坚定意志。

静思美页

工业软件:国家工业安全的“命门”与战略必争之地‌

工业软件,作为驱动现代制造业的“数字大脑”和“隐形冠军”,早已超越工具属性,上升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石。从大国重器的精密仿真到尖端芯片的设计验证,它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然而,这一关键领域长期被西门子、达索、PTC等西方巨头垄断,形成严峻的国家产业链安全风险。数据显示,中国95%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在CAD、CAE、EDA等核心领域,国产软件市场份额不足5%,严重制约高端制造发展,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西方巨头通过系统性平台战略(如达索3D EXPERIENCE、西门子Teamcenter PLM)和持续并购整合,构建了覆盖全流程、多学科协同的生态系统和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牢牢掌控全球工业智慧价值链顶端。相比之下,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虽在ERP等管理软件领域有所建树,但在研发设计类软件的“皇冠明珠”上,国产工具链存在显著断层。核心差距在于生态体系:西方巨头实现了“数字孪生”闭环和深厚工业知识沉淀,而国内则普遍面临“单兵作战易、体系作战难”的困境,数据孤岛、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国产软件挺进高端核心环节。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知识壁垒‌

工业仿真作为智能制造的“数字试验场”,是国家突破工业软件封锁的关键突破口。株洲实验室的组建模式本身即是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由华为、株洲市政府、湖南高科园创、本地制造业企业四方共建,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这深刻呼应了国家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其核心在于解决制约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工业知识的数字化沉淀与转化不足。‌


工业软件的核心是将百年积累的物理世界制造经验和Know-how转化为数字世界的算法模型(如西门子在汽车、达索在航空领域)。中国面临显著的“双轨困境”:高校的理论研究难以落地真实工业场景,企业的丰富经验难以有效提炼和代码化。株洲实验室的创新实践在于“课题共研、成果共享”:针对轨道交通轻量化需求,联合中南大学、中车株所进行材料力学仿真攻关;在生物医药领域,千金药业提供核心工艺数据,华为云开发智能质检模型,形成“企业出题(真需求)、高校科研院所解题(真技术)、平台赋能(真工具)、成果共享(真转化)”的良性循环,加速国家工业知识的体系化沉淀与“飞轮效应”形成。


国家战略引领下的破局之道:云端筑基、协同共创‌

面对严峻的外部封锁与生态壁垒,在国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导向下,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立足前沿的突围路径。华为云工业软件云产品部CTO丘水平在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工业软件“第二平面”的云端战略:“工业软件的未来在云端,我们将以此开辟自主可控新赛道。”这直指传统架构成本高、协同难的痛点,契合国家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方向。


华为的实践展现了“根技术创新”与“开放生态共建”双轮驱动的国家战略落地:‌

  1. 云端筑基:‌ 在株洲建立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创新中心,联合产学研力量,基于云原生重构技术底座。利用AI驱动的几何建模、GPU加速渲染等前沿技术,打造高效、普惠的工业仿真与设计云平台,降低使用门槛,提升创新效率。‌

  2. 生态共创:‌ 战略性地“做厚生态底座”。在株洲联合实验室,华为提供开放的底层算力、数据治理框架、AI平台等根技术,携手行业龙头(如中车株洲所、千金药业)开发深度行业应用,并通过华为云市场向广阔的中小企业辐射,形成“核心攻关-行业验证-规模推广”的创新闭环。中车牵引电机产线效率提升30%、千金药业全流程数字化体系的成功,正是这种“国家引导、龙头牵引、平台赋能、产业协同”模式有效性的印证。

人才强基:国家软件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峰会同步启动的2025天元杯智能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是国家构筑工业软件人才基础的关键举措。大赛聚焦工业仿真算法、智能设计、数字孪生等核心方向,向全球开发者开放华为云工业软件内核引擎,旨在打通“人才-技术-产业”的正向循环链。这遵循了工业软件发展依靠工具普惠化推动创新的普遍规律(如Fortran、MATLAB的历史作用)。华为云将几何建模、有限元分析等核心引擎开源,为开发者提供“数字乐高”,降低创新门槛。大赛中涌现的创新成果(如焊接变形预测模型精度大幅提升),充分验证了“开源平台+海量场景+人才活力”推动“平民化创新”、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后备军的巨大潜力。


为国家工业体系筑牢“根”与“魂”‌

回望此次峰会,其深远意义在于为中国工业软件发展标注了清晰的战略坐标:从零散替代迈向系统生态重构,从技术追赶转向基于中国庞大工业体系的场景创新引领。华为等龙头企业的实践印证了国家战略落地的可行路径,揭示了实现突破所需的“三重跃迁”:‌技术跃迁(云原生+AI重构架构)、生态跃迁(国家引导下开放协同)、人才跃迁(开源开放培育沃土)。‌


前路挑战犹存: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数据安全与跨境流通规则、行业标准互认体系等深层次问题亟待在国家层面统筹解决。然而,正如丘水平所强调:“工业软件的竞争,本质是工业智慧的竞争。当中国600个产业门类的海量场景数据在安全可信的国家级平台上汇聚、流动、赋能,就是我们构建世界级自主工业软件生态的最大底气。”

网站推荐TOP